回老黄关于“哲学是什么”讨论的信
迁移聊天记录时翻到了这篇回信,现在摘录过来,也算是我对哲学观点的简单总结。
老黄:
请原谅我延迟的回复。你昨天问了我一个有趣的问题,我觉得三言两语在微信上是说不清楚的,所以我想稍微整理一下思路,把我的想法与你分享。
我看了一下你给的链接,是一门大学里的哲学导论课。是否值得花时间去看,需要看自己的需求是什么。而需求,往往又建立在自己对哲学的认知之上,即你怎么看待哲学?哲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你想从哲学里得到什么?回答完这些问题,相信你自己心中就有答案了。
于我而言,哲学并非高不可攀的、学院分科中的哲学学科,而是简单的喜爱思考的一种追求,即它本来的样子——“爱智慧”。这与是否受过教育、是否有过阅读是无关的。大学教授可以是哲学家,一个拥有生活智慧的文盲老农也可以是哲学家。只要一个人热爱思考,喜 欢追问所有功利非功利的问题,想知道人是什么、自己是什么,想搞清楚什么是善恶,想知 道时间是否存在,甚至是如何赚钱,只要开始思考,那他就进行了哲学的活动。
对,我对哲学是持一个开放的或者广义上的观点。因此于我,哲学不再神秘,也不再是显摆的工具,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,只要我和别人交流、思考,或者我阅读别人的作品(间接交流),哲学活动就会产生。为什么要这么做?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教育把不同的学科画起了太多的条条框框,在面对一众“有用”的学科时,哲学这样的“纯思”学科毫无招架之力,学科外的人将其无用化,学科内的人则将其神秘化或者超现实、超价值化地神话,让哲学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噱头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或是将其束之高阁,或是将其奉为圭臬、圣典。我觉得这些都偏离了哲学的初衷。因此学习哲学第一步需要的是“祛魅”。
学习哲学有两种基本的进路——体系式和邂逅式。体系式多用于学院专业教育中,分为横向和纵向。横向的体系是哲学史,以此了解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哲学发展脉络;纵向的体系是每个哲学家的思想展开后逐步呈现的世界。这是第一种进路。第二种进路我把它成为“邂 逅”,这样走进哲学世界的多半不是哲学专业的学生。他们热爱思考,也许某一时刻被一个问题困扰,突然被某句话点醒;或者是某句话成为其所处情境的完美诠释,于是他想要寻找,这样一片相似的灵魂究竟在哪里。于是你逐渐走进了一个人,走进了他的思想世界,交到了一个朋友。
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疯狂地喜欢康德,因为当时读到了他说的“自由是有界限的,真正的自由只来源于自身。譬如你可怜一个乞丐,给了他钱可怜他,那么你的怜悯实际上也是对他自由的侵犯”。你无法想象当时读到这样的论述对我有多么大的震撼!这完全颠覆了我对自由的认知,让我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。于是我开始看一些他的文章, 越来越喜欢他。相似的原因,我后来遇上了尼采、老子、叔本华。他们都给了我很多的启发。因此,我认为邂逅式的方式可能更容易让人触摸到哲学的本质。看导论是比较好的办法,它就好像新生见面会,你去花时间记住一个又一个新同学的面孔,记住他们的基本特征,等一段时间后慢慢就能找出自己真正适合的朋友。不过就是要能耐住性子,把大家都混个脸熟,这样才好判断接下来和谁交往。
然后是第三个问题,想用哲学做什么。我觉得也可以分为两类:观点输出和纯思。目的不一样,采取学习和策略也不一样。如果想做观点输出,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让别人看懂自己想的是什么问题,因此需要有逻辑地表达观点。由于语言表达思想的局限性,往往只有构建起一个体系才可以支撑起自己的论证。而纯思,就是不在乎谁的观点,只要自己感兴趣,就去看看相关著作,从中得到启发,体会到思考的快感和表达的快感(哲学的观点往往经过提炼,会显得更加短小精干)。我想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后者才是比较现实的。
综上,我觉得学习哲学应当是要先把哲学“祛魅”,然后找到一个进路发现哲学的乐趣,最终在这种纯思中得到快乐和提升。具体想通过哲学得到什么,或者完善人生、或者增加知识、或者能提升思想高度,这些都是人们附加给学习哲学的价值,而并不是哲学的价值。哲学是无价值的,它所知道的只有思考和解释。
其实说到底,哲学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工具,让我们面对不同的现象时能给出相应的解释,从而去理解、认知这个世界。所谓的理论,也不过是不同的解释体系,是认识世界的不同视角罢了。理论的归宿是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,是让人有更多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的“正常”与“非正常”,是让人们由此去理解那些曾经无法理解的现象,比如女性参政、同性恋婚姻、潜意识等等。理论的意义在于让人知悉更多上帝创造世界的原因,从而对人类拥有更多的理解和爱。因此我认为,理论不应画地为牢,成为束缚思想的囚笼。你消息里说的哲学是悲观的,我不赞同。我认为哲学是中性的、不包含价值判断的,因此也没有悲观还是乐观一说。让人们在思考中产生快乐和悲伤的,是人的经历和思想,而不是哲学。
写得有点多了,就先在这里停笔吧,之后找时间再继续交流探讨。
祝好!
雷子
2022.5.23 维也纳
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。